
7月30日,费县人民医院针灸理疗科住院医师范文豪成功捐献约20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一名血液病患者点燃生命希望。作为我市首例Rh阴性“熊猫血”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以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
在捐献造血干细胞之前,范文豪已有长达8年的无偿献血经历。“第一次献血是在大二时,当时我还是一名医学生。”范文豪说,彼时的他还未穿上白大褂,但在课堂学习中,他已经熟知血液在抢救生命、治疗疾病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也是因为职业使命感,大二时他响应学校号召,挽起衣袖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献血。

而当针头抽出那管决定血型的血液时,范文豪并不知道自己正站在命运的交叉点上。“献血时,采血护士说我的血型是稀有的‘熊猫血’,我觉得这或许是上天给予我的责任和使命。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我想为社会多作一些贡献。”自此,范文豪加入了无偿献血志愿者的队伍。8年来,他已累计献血4400毫升。
2023年,在一次献血过程中,范文豪了解到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血液系统疾病治疗的重要性。没有过多犹豫,他当即留下8毫升血样,成为了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
从无偿献血到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库,范文豪用8年时间将“助人习惯”化作对陌生人的“生命承诺”。今年4月,范文豪接到临沂市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获悉一名血液病患者急需造血干细胞挽救生命,并与他初步配型成功,期望他进一步采集血样做高分辨配型。范文豪不假思索,当场决定同意捐献。

“造血干细胞可再生,而患者等不起,造血干细胞捐献是从外周血中进行提取,捐献是无损自身健康的。并且配型成功不容易,十万分之一的概率,我是患者的唯一希望。”范文豪说。
与其他捐献者一样,此后的3个月里,范文豪经历了初步配型、与患者做一对一高分辨分型检测、捐献前体检等必要环节。捐献之前,范文豪还需连续注射5天的动员剂。7月30日,历经4个多小时的采集,范文豪成功捐献了约20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亟待救治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创造了十万分之一概率的人间奇迹。
“作为一名医生,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救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谈及此次捐献,范文豪语气中满是质朴与坚定。随着这份珍贵捐献的完成,他也成为我市第149例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褚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