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39-8129682
  • lyshszh@ly.shandong.cn
  • TOP

     网站首页  机关党建  机构概况  新闻动态  业务工作  信息公开  我要参与 
     组织信息 
     组织机构 
     领导介绍 
     机构设置 
     政策法规 
     组织网络 
     组织会议 
     时政要闻 
     新闻资讯 
     通知公告 
     基层新闻 
     典型经验 
     应急救援 
     应急救护 
     人道救助 
     造血干细胞捐献 
     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 
     无偿献血 
     红十字志愿服务与青少年工作 
     财务信息 
     募捐资格 
     物资捐赠查询 
     资金捐赠查询 
     物资捐赠使用公示 
     资金捐赠使用公示 
     社会捐赠公示 
     红十字会员 
     红十字志愿者 
     造血干细胞捐献 
     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 
     无偿献血 
     应急救护培训 
     我要求助 
     捐赠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典型经验 >> 正文

典型经验

    触摸红十字的底色——“根在基层”中国红十字
    2016-08-19 admin  审核人:

    ■ 廖玲

    “黔东南州情况复杂,贫困人口多,但是当地红十字会动作大,敢想敢做,以博爱家园为抓手,做了很多改善民生的工作,切实改善了民众生活。”中国地质调查局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青年干部宋艳茹说。

    8月1日至5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农民日报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和中华骨髓库的7名青年干部一起奔赴贵州省黔东南州、黔西南州农村地区,考察中国红十字会“博爱家园”项目开展情况,了解其在助力贵州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探索农村精准扶贫项目的发展态势和未来展望。

    感动:一个个真实扶贫故事

    “根在基层”启动于2008年,主要通过组织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深入基层农村、厂矿企业、科研机构、机关事业单位等一线部门,采取蹲点调研的形式和与基层群众面对面交流。

    8月1日,“根在基层”中国红十字会第47团抵达贵州,参观完图云关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总队遗址,便一头扎进黔东南州、黔西南州的农村地区,实地走访博爱家园在当地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在海拔1000余米、多民族聚居的凯里市大风洞乡杉树林村,调研团实地考察了“博爱家园”在当地的硬件、软件建设,对生计金受益户进行访谈,了解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开展扶贫工作的效果和难点。

    当地干部介绍,“博爱家园”落户该村后,在硬件上为村庄修建红十字避难广场、水泥步道、文化长廊;在软件上开展应急救护、逃生避险、卫生健康培训,还用生计金作为种子基金,发展了4000亩葡萄种植园,采用藤改架技术和套种魔芋提高农户收入。

    “有位村民告诉我们,他通过申请8000元生计金,购买农资发展葡萄种植,现在年收入达到6万元左右。”宋艳茹说。

    “受益户还在生计金使用到期归还本金的同时,主动捐献爱心互助金用于帮助村里其他有困难的人。”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青年干部彭勇说。

    为深入了解和体会村民在获得生计金帮扶后如何通过劳动来增收和脱贫,理解农业生产过程和艰辛,团员还在杉树林村红十字组织负责人老潘的带领下,来到葡萄园中参加劳动,学习藤改架知识、了解魔芋套种实践,并帮助农户统计今年葡萄遭受冰雹灾害的受损情况。

    通过田间实际统计,调研团帮农户统计出今年的坏果率为40%,损失较大。而在另一片由红十字会资助的葡萄园,因为采取了避雨棚技术,不仅有效降低了冰雹灾害对葡萄的影响,还可以提高葡萄品质。

    “杉树林村博爱家园项目对该村把握是准确的,部分弥补了村集体设施欠账,营造了村民们必需的公共空间,有效补充了现行农村商业金融的不足,一定程度解决了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中华骨髓库青年干部赵维红评价。

    发现:“带头企业+基地+贫困户”

    黔西南州普安县被称为“中国古茶树之乡”,曾挖掘出100万年前的四球茶茶籽化石。调研团通过了解农业生产的价值链,更加深刻理解了生计金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的作用。

    在联盟村红十字励业帮扶基地,致富带头企业带领团员参观普安红茶有机生产线和制茶技术,讲解如何对农户进行技术和能力输出,通过土地流转将农户转变为雇佣工人,通过劳动获取工资来脱贫的情况,为“带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做出最详细注解。

    在当地农村合作社带头人的带领下,团员们学习如何分辨茶叶,帮助农户采茶,了解到一茶一叶的品相,以及不同等级的鲜叶的不同收购价格,体会了茶户的日常生活:4斤鲜叶能出1斤茶叶,意味着农户要采3万个芽头才能获得1斤茶叶,只有通过如此辛苦的劳动,才能换来收入。

    “通过了解得知,专家还会来村里为社员传授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高效农业科学技术,并采用统购统销的方式建立起茶农和市场的有效对接,并以参股分红的方式保障茶农获得利润和实惠。”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青年干部张伟利说,这种科技扶贫模式非常有效。

    “带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扶贫模式,打破了制约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枷锁。”宋艳茹认为,村民脱贫难的原因有三:本金不足、缺乏思路、销售困难。联盟村的扶贫模式,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想办法统购统销,再加上“博爱家园”生计金,让更多农户有条件参与到合作关系中来,既省心又受益,还获得了长期持续的劳动致富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富裕起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联盟村,我看到的不是简单的施舍式救助,而是村民通过受助后能够获得长期自我发展的能力,不但脱离贫困,还能走上致富的道路。”宋艳茹说。

    震撼:“社区为本”和“社区参与”

    “相比于水利、农业、财政等其他单位,中国红十字会投入到每个博爱家园项目点的经费只有45万元。如何使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帮助村民解决最紧迫的需求,建设村民最亟需的设施?答案就在VCA。”参加完拟开展“博爱家园”项目点——黔西南州安龙县当朝村开展的VCA评估后,农业部农民日报社新媒体发展中心青年干部刘然对VCA大为赞赏。

    VCA全称是社区易受损性及能力评估(Vulnerability and Capacity Assessment),是“博爱家园”的重要项目工具和工作方法,主要通过引导村民充分参与项目计划制定,对村子的基本情况、防灾能力和缺陷形成清晰认识,并通过民主决策达成理解与共识。

    4日上午,调研团在安龙县招堤街道学习“非工程性减灾”理念和社区易受损性及能力评估的背景、重要性和操作流程后,前往当朝村进行VCA实操,并将其与前两个已经实施博爱家园的项目点进行对比,以便更好地理解博爱家园“社区为本”和“社区参与”理念。

    灾害风险、易受损性和资助能力是贯穿VCA所有项目工具的三个要素。按照操作流程,村民代表被分为话语权组、妇女组、弱势群体组。为确保听到真实的声音和掌握不同群体的准确需求,三组被完全隔离开来讨论。

    调研团团员也对应分成三组担任每个村民组副主持,用掌握的项目技巧通过启发式提问鼓励村民发言,回忆本村的地势地貌、资源、灾难、大事记和民风民俗和一年的农事安排,引导村民分析村内灾害成因、影响及可能的解决方法,并画出村落的社区图、历史线图、农事历和灾害分析表,对需要解决的灾害进行重要性排序。

    根据讨论分析,每组村民分别填写了基线调查表,用于自测项目实施前的能力现状。项目实施完毕后,红十字会将使用同一套量表再次测量这个社区,以对比项目实施效果。

    “通过VCA评估,村民对村内的风险点、逃生方式、贫困原因有了全面认识,并在投票中形成共识,使博爱家园项目所投放的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真正迎合村民最根本的需求,充分发挥功效。”刘然说。

    “精准扶贫,最‘精准’的部分应该出自当地居民自发的探索。”安龙县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吴清萍说,这种调动居民参与的模式充分体现了博爱家园核心理念——“社区参与”和“社区为本”,从一开始便通过VCA对居民进行理念引导和培育,发动居民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再辅以项目中的硬件、软件支持,更有效地打造出一个综合发展社区。

    “此次调研活动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一段经历,不仅认识了这么多为社会做善事、推动底层社会发展的同志,也经历了从不了解甚至误解红十字,到认识、认同红十字,愿意成为红十字志愿者,并将努力投身慈善公益事业的改变。”宋艳茹称,这是一种全人类共同的人道、互助、和平、进步的力量使然。

    “相信理智清醒的社会公众同样会看到事实并尊重真相,红十字队伍会越来越庞大,中国红十字也会逐渐重建公信力,有更大能力,有更强信念,做更多有助于弱者、有益于社会的功德之事。”宋艳茹说。

    【关闭窗口】
  • 地址:临沂市北城新区府佑大厦B座10楼   电话(传真):0539-8129682   邮编:276001
  • 电子邮箱:lyshszh@ly.shandong.cn

临沂市红十字会 主办    ICP备案号:鲁ICP备05026973号   技术支持:市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