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成都市红十字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召开,聘请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为成都市红十字会名誉会长,成都市副市长刘筱柳连任成都市红十字会会长,陈超儒当选成都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成都市审计局副局长刘江当选成都市红十字会监事长;审议通过 《成都市红十字会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提出未来五年发展任务,高水平提升救援能力、高质量开展救护培训、高水平提升救助实力、高质量推进生命关爱、高质量建设组织体系。规划纲要全文如下:
◆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加强群团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大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建设“人民城市”的幸福样板为目的,大力实施“五大行动计划”,推动全市红十字事业再上新台阶,为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作出更大贡献。
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发展道路。
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坚持问题导向,突破瓶颈制约、打造特色品牌,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科技融入红十字工作,不断提升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持续激发红十字事业发展活力。
坚持依法治会。牢固树立法治理念,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工作,依法履职尽责,健全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加强监督检查,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升市县两级红十字会法治水平。
坚持统筹兼顾。坚持用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把红十字工作主动融入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努力争取上级红十字会的大力支持,统筹市、县两级红十字资源要素,统筹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人道领域互动发展,推动红十字事业整体发展。
总体目标
到2025年,建成全国一流、中西部领先,服务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红十字会治理体系。实现镇(街道)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全覆盖;应急救护知识社区和中小学全覆盖;救灾救护救助能力显著提升;人道文化的弘扬在社会文明的引领作用更加彰显;以社会评价为导向、资源要素的配置和运用更加规范科学。
具体目标
一是高水平提升救援能力。构建专业救援和业余救援互补、市县两级红十字会一体化、成德眉资同城化联动的应急救援机制,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建立应急救援、心理援助2支专业救援队伍,打造1个应急救援队伍培训基地。各区(市)县建立1支具有区域特点的专业志愿服务队伍。
二是高质量开展救护培训。打造“救”在身边品牌,实现应急救护培训标准化、品牌化。打造1支全国一流的救护师资队伍;全市新增持证救护员10万人以上;应急救护知识全覆盖社区和中小学,普及人数达到100万人次以上。支持区(市)县建设应急救护培训体验场所,原则上在年接待游客量超过200万人次的4A级以上景区设立“红十字救护站”。助力世界赛事名城建设,为全市重大赛事提供辅助救护服务。
三是高水平提升救助实力。建成透明、高效、规范的社会捐赠服务体系;募集款物总额2亿元以上;高质量实施5个以上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人道服务品牌项目。
四是高质量推进生命关爱。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登记人数每年新增1万例,在蓉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在全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库中的占比达15%以上。支持有条件区(市)县建设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场所。
五是高质量建设组织体系。完善县级红十字会管理体制。镇(街道)红十字人道服务工作覆盖率100%。在有条件的社区(村)建立一批红十字示范阵地。市属高校全面建立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培育一批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示范阵地。探索建立红十字志愿者协会。依托学校、社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伍。全市会员新增2万人,注册志愿者新增1万人。各区(市)县建立县级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伍不少于3支。
六是高质量完善运行机制。完善专家咨询、法律顾问、民主决策、信息公开、回访反馈、信息化、综合监督等方面制度,形成高效透明、科学规范的服务运行体系,提振社会公信力。
七是高水平弘扬人道文化。推动人道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天府文化、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深度融合,成立“一带一路”人道文化研究会,支持有条件的区(市)县建设一批红十字文化阵地,形成红十字文化成都特色。
◆主要任务
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不懈践行落实新思想新理念
全面提高党领导红十字事业发展工作水平。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推动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落实。加强全市红十字系统党的组织建设,用讲政治的眼光审识和推动红十字工作,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红十字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加强线上线下宣传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坚持严的工作主基调,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实施细则,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全面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强化使命意识和政治担当,完善全市红十字系统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定期分析红十字工作形势的工作机制,形成全市红十字系统“系统学习新思想、分类研究新思想、对表贯彻新思想”工作体系,提高把方向、谋大局、抓落实的能力。围绕“人民城市”的幸福样本和新动能、新形态、新优势、新引擎、新局面“五个先行区”,积极主动作为,做优做强“三救”“三献”特色工作,充分发挥市委和市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实施“五大行动”计划,
推动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体制机制建设行动计划。
健全管理机制。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新需要,增强会员代表大会代表、理事、常务理事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优化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人员构成,依法增设监事会。
健全决策机制。严格执行集体决策制度,“三重一大”事项由党组研究决策。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法律顾问制度、风险评估制度,重大决策前要进行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和合法性审查。
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捐赠款物管理办法;构建专业救援和业余救援互补、市县两级红十字会一体化、成德眉资同城化联动的应急响应救援机制;建立健全应急救护、人道救助、志愿服务等工作及表彰激励机制。
健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法律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监事会监督的综合监督体系,加强公信力建设,打造务实高效、公开透明、监督有效的红十字会。
实施专业能力建设行动计划。
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素质能力。聚焦“七种能力”建设,编制全市红十字干部队伍培训计划,以建立完善的“理论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知识选修课”培训体系和开展市县两级干部双向交流学习为手段,实施专业能力提升行动,切实推进红十字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大力提升红十字干部的政策执行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宣传号召能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本领过硬、敬业奉献、担当作为、清正廉洁的红十字干部人才队伍。
全面提升志愿服务工作能力。编制全市红十字志愿服务纲要,建立市、区(市)县、镇(街道)及社区三级志愿服务体系,规范志愿者入口出口管理,按专业、分领域发展骨干志愿者,建设志愿服务队伍,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建立志愿服务保障激励措施,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支持和组织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志愿服务和马拉松等重大赛事、重要会展的辅助性保障活动。
全面提升应急救援工作能力。编制全市红十字应急救援工作预案,推动队伍管理、培训演练、救灾物资、应急响应等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应急救援工作激励机制,打造应急救援骨干队伍,完善救援装备,建设应急救援队伍培训基地,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演练活动,有效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全面提升应急救护服务能力。着力培训师资、教材、培训基地和培训评估体系的标准化建设,组建应急救护培训专家库,充实救护师资队伍,打造一支全国一流的救护师资团队。全面实施“红十字救在身边”行动,完善应急救护培训的质量评价体系。全面推进应急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提升公众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程度。支持区(市)县因地制宜建设应急救护培训体验场所,推广红十字救护站和“一键呼”系统等便民服务设施。
全面提升人道救助服务能力。以提升人道资源能力为支撑,围绕中心工作,积极探索和培育更多人道服务新项目,继续实施“博爱送万家”“红十字天使计划”“退役军人关爱援助”等品牌项目和活动,优化工作流程、创新救助方式,扩大受益对象,构建多元化、多渠道的人道救助服务机制。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筹资新模式,加强与互联网平台的公益合作,建立互联网筹资平台,提升互联网人道资源动员能力。
实施基层组织建设行动计划。
健全基层组织。按照“五有”要求,以党的建设带动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推动红十字人道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实现镇(街道)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全覆盖,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有条件的社区建立红十字人道服务工作站,开展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城市博爱家园社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试点工作。市属高校全面建立红十字会基层组织。
壮大基层队伍。大力发展红十字会员、志愿者,壮大红十字会基层组织的基本队伍和工作力量。加强会员、志愿者规范管理,切实做好会员发展、会员教育、会员服务以及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等工作,定期回访服务会员、志愿者。
拓展服务阵地。持续推进“博爱家园”、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生命健康安全体验教室、红十字工作站、服务站、救护站等阵地建设,增强服务功能,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加强资源整合,推进红十字基层阵地与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学校工作阵地作用,不断丰富和完善青少年人道主义教育平台和载体。
增强组织活力。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经常性组织会员、志愿者深入贴近基层、贴近群众,依法依章程开展红十字特色人道服务活动,在重要时间节点面向基层群众组织开展红十字主题活动,提升会员、志愿者对红十字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活力。
实施人道文化弘扬行动计划。
加强文化研究。以不同形式和载体,深入挖掘人道文化内涵实质,开展人道文化研讨,总结红十字文化成都特色,形成理论调研成果,广泛传播红十字文化所蕴含的道德追求、价值理念和人文精神,不断提升成都市民文明水平。
加强文化传播。创新传播方式方法,用好各类新媒体平台,精心策划主题宣传、专题宣传,宣传特色工作、先进典型。在全市社区广场、公园、绿道、景点等场所打造10个有特色、有亮点的红十字文化阵地,推出一批红十字典型事迹。
加强文化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重点开展“一带一路”国家的红十字工作交流,拓展国际视野。开展与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交流。加强同兄弟省市红十字会的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发展合作伙伴,扩大朋友圈,促进系统性、集群化发展。
实施回访制度建设行动计划。
建立回访机制。以提升社会公信力为重点,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的,科学设置回访对象、回访事项、回访标准、回访流程,建立人道资源储备库,推动回访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明确回访重点。每半年集中对捐赠人、志愿者、志愿服务队伍、受助人等进行回访,反馈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听取意见建议,动态了解受访对象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诉求。
突出回访成效。建立回访信息专报制度。反映诉求和有关建议意见,改进和优化工作流程,提升人道服务水平;大力宣传表扬贡献突出捐赠人、志愿者,助力营商环境的优化。
落实“四大责任”,
夯实红十字事业发展基础
落实党的建设责任。坚持把思想教育摆在首位,学懂弄通做实新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市县两级红十字会党组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党组书记切实履行第一责任,班子成员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切实担负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强化党建引领,每年梳理党建工作薄弱环节,聚焦薄弱环节抓党建,不断提高抓党建促发展的本领。
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三带头、三亲自”,认真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市委意识形态工作重大决策部署,严格管阵地、管导向、管队伍,定期梳理排查风险点,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有效防控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隐患,为红十字事业发展创造良好舆论氛围。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严格落实“三张清单”制度,每年形成党组、党组书记、班子成员等责任主体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清单、问题清单、措施清单。健全和完善责任传导制度,把责任层层落到实处。不断深入推进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流程,抓实廉政风险防控,有效预防腐败。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转作风强服务,走好人道领域的“群众路线”。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落实抓班子带队伍责任。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化理论武装,把牢政治方向。充分发挥党组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党组班子成员的关键少数作用,切实担负起推动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有效担当人道助手作用的政治责任。从政治激励、思想引导、生活保障方面把关心关爱干部各项举措落到实处,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决贯彻党的干部路线,着力把好选人用人正确方向,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
◆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规划的目标任务,是全市红十字会的重要任务。党组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强化规划纲要的导向作用。市、县两级红十字会要研究制订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细化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分工,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量化考核测评指标体系,将“工作任务”转化为“量化指标”,确保考核评价标准科学准确。构建评价测评指标实施多维度综合评价,实施日常考核与专项考核相结合,对基层红十字会工作责任制落实进行全面检查,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统筹协调推进。加强与上级红十字会的衔接,积极争取在政策、项目和资金上的支持。坚持市县两级一盘棋,统筹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形成落实规划的整体合力。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基层组织、理事单位、会员单位、合作单位以及理事、会员、志愿者重要作用,促进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优化发展环境。主动把红十字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总体格局,争取人大、政协大力支持,开展执法检查和红十字工作调研;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群团组织的密切协作,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壮大服务力量。严格执行经费审查监督制度,主动接受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
图文来源:成都市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