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成都市红十字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召开,聘请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为成都市红十字会名誉会长,成都市副市长刘筱柳连任成都市红十字会会长,陈超儒同志当选成都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成都市审计局副局长刘江当选成都市红十字会监事长;审议通过《成都市红十字会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提出未来五年发展任务,高水平提升救援能力、高质量开展救护培训、高水平提升救助实力、高质量推进生命关爱、高质量建设组织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成都市红十字会八届理事会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四川省红十字会的指导下,团结带领全市广大红十字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了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人道领域的助手作用、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全市红十字系统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红十字事业发展方向
始终坚持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党对红十字会的绝对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十字事业发展的重要指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发展道路,团结和带领全市红十字工作者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了全市红十字事业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发展。
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群团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活动,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机制化。坚持对标对表抓整改,对市委巡察等反馈的52个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改,认真抓好“以案促改”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真心帮助基层和困难群众解决300多个实际问题。按照“党政所需、群众所急、红会所能”,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办好大运会等重大决策部署,创新开展救灾、救护、救助以及“三献”等人道领域工作,确保了红十字工作没有偏离中心,有效服务中心大局。
充分发挥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重要作用。严格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切实履行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狠抓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落实“三重一大”事项民主研究决策等制度。累计召开党组(扩大)会125次,专题研究、集体决策重大事项219个,确保了重大决策没出差错。累计召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138次,全覆盖开展干部谈心谈话60余次。机关干部凝聚力不断增强,良好的政治氛围涵养形成,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营造成势。
大力弘扬人道精神,为抗击新冠疫情做出显著成绩
2020年,全市红十字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和省红十字会的指导下,主动作为,在伟大抗疫斗争中作出突出贡献。市红十字会工作受到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领导肯定性批示3次,市纪委监委官网《廉情观察》栏目第253期对市红十字会疫情期间款物接收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全市红十字系统有14人和23个单位受到中国红十字会、省红十字会表彰表扬,1人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
主动担当,理顺市县疫情防控工作机制。疫情发生后,市红十字会作为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物资保障组成员单位,安排专人驻守指挥部,确保了上情下达、下情上报。迅速成立市红十字会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市县两级红十字会疫情防控协调机制,成立了市红十字会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
市县联动,全力募集款物。全市红十字系统共募集防疫捐赠资金和物资1.46亿元,其中,1147万元用于援助武汉等疫情防控,1.3496亿元用于成都疫情防控。按照指挥部提供的防疫物资需求,全力支持一线医院、窗口单位和复工复产复学。其中市红十字会本级累计向一线医院、公交、地铁、环卫、社区、公安、交警等窗口单位,商务、金融、文旅、住建等复工复产企业、行业,以及大中小学校的复学,调拨口罩43.56万个、一次性手套112.78万只、防护服1.98万件、护目镜1312副、防护面罩100副、消毒类产品811.62余吨、其它物资2.1万件。
特事特办,透明公开,优化物资调拨流程。急一线应急所急,进一步优化物资调拨流程,确保捐赠物资第一时间发挥作用,实现捐赠物资及时调拨率100%。及时对捐赠款物的收支情况以及接受审计的情况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增强了成都市红十字会的公信力。
冲到一线,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全市红十字系统累计组织红十字志愿者2.9万人次,参与社区、入境公路、酒店、商超、民宿等1.2万个点位,协助开展疫情排查。指导7名新冠肺炎疫情康复者成功捐献血浆。
针对特殊群体,及时实施人道关爱。持续开展“爱接力”关爱一线医务人员及家属活动,发放慰问款物429万余元。及时跟进受疫情影响导致生活困难和急需临时救助群体,对60名困难群众实施人道救助。在15个城乡社区实施红十字社区健康促进项目,助力社区后续疫情防控。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人道领域的助手作用
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一是围绕韧性城市建设,进一步健全市县两级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对26个应急救援工作预案进行了修改完善,常态化开展应急救援、自救互救演练活动200余场。探索推动民间救援队向规范化方向发展,重点帮助解决队伍培训场地、经费等问题,加强都江堰市红十字岷江救援队等5支应急救援队建设。先后参与“4·20”芦山地震、“7·8”成都洪灾、“8·8”九寨沟地震、“8·20”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的紧急救援、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在全市建立布局合理的红十字备灾储备体系,确保了在防汛减灾等工作中应急物资的紧急调拨。二是围绕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创新红十字应急救援进村入户服务群众新模式。在青白江区白马村建立“一键呼”快速响应机制,在新津一小等学校和部分城市社区逐步推广“一键呼”模式,受到学校师生和社区群众好评。
提升市民救护能力成效明显。一是严格和规范师资队伍、培训模式、培训场地、社会评价四大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全市持证救护员累计25万余人,约占全市常住人口1.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近三年,参加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的市民累计63万人,约占常住人口3.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3个百分点。二是大力推进应急救护知识进校园。认真落实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精神,积极推进应急救护培训进学校,在双流区、金堂县实现中小学校普及培训全覆盖学生、救护员培训全覆盖班主任、体育教师,双流区还将救护培训纳入全区目标考核体系。三是探索推进应急救护培训进企业。主动服务产业功能区建设,为25个产业功能区企业员工提供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服务300余场次,培训救护员8000余人,普及救护知识约1.4万人。四是大力推进应急救护培训进社区。围绕社区治理、健康成都建设,形成成华区、龙泉驿区等工作经验,并在全省红十字系统推广。五是试点推进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建设。在全市试点建成集“救护培训、安全体验、人道传播”等功能为一体的现场体验式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安全体验教室9个,先后有10余个省、市红十字会赴蓉考察学习。其中,成华区应急救护培训基地按国家级示范基地标准打造,挂牌四川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现已作为成都市委党校党员干部教育现场教学点,中国红十字会总会3位会领导先后视察调研成华区工作经验。
人道救助工作受到广泛好评。一是人道筹资能力不断提升。2020年全系统筹资量较2015年增长481.55%,大邑县筹资工作经验在全市推广。形成了博爱送万家、退役军人关爱援助基金、小天使基金、天使阳光基金、邑起助学等一批救助品牌项目。累计发放救助款物1.4亿元,受益困难群众37万人次,救助白血病、先心病患儿、尿毒症、白内障患者、残疾人等5000余人,救助贫困家庭学生1.3万人次,关爱援助成都籍困难退役军人301人,对4万余户低保和未集中供养的空巢老人家庭提供帮助。二是主动参与脱贫攻坚。抽调一名优秀干部驻村2年担任“第一书记”,帮助简阳市云龙镇龙潭村实现全面脱贫。投入帮扶资金184万元,帮助简阳市、崇州市等相对贫困村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项目。帮助31所偏远贫困地区学校红十字书库配置图书67万余册。指导区(市)县投入资金1056万元参与民族地区扶贫帮扶工作,“小鸡快跑”等一批精准帮扶项目取得良好实效。三是大力支持乡镇基础卫生设施建设。支持1350万元援建的金堂县土桥镇中心卫生院公卫综合大楼即将投入使用,辐射周边20余万群众,改善了当地医疗卫生条件。
“三献”工作取得较大突破。一是市县两级联动宣传机制进一步健全,“三献”网络化宣传服务社会效益不断扩大。承办全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十周年“秋之乐——生命接力救在身边”主题宣传活动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在新都区率先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红十字博爱小屋”,实现全区191个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阵地联通开展健康宣教、“三献”宣传等志愿服务。二是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登记人数逐年稳步增长。累计总登记人数达5.4万人,居全省第一,2020年较2019年同比增长43%。三是协助开展造血干细胞高分辨采集等工作,成功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67例,占全省22.3%。四是在成都医学院建立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场所。每年清明节期间,组织开展线上线下遗体和人体器官捐赠者缅怀祭奠活动,截至2020年市民参与网上祭奠互动活动超过3100万人次。
整合资源能力不断提升。加强与相关部门、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的联系,共同参与公益事业,社会各界参与红十字事业的热情大幅上升,红十字会成为汇聚社会爱心的重要平台。全市红十字组织不断壮大,基层组织达到832个、会员增至19328名、注册志愿者4938名。红十字青少年成为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有生力量。红十字志愿服务成为全市志愿服务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金牛区红十字会在九里堤街道北路社区深入开展博爱家园项目建设,调动志愿者参与社区工作积极性,志愿服务工作获得广泛认可。2019年,九里堤街道北路社区荣获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称号。红十字精神的社会认同感不断增强,红十字事业发展群众基础更加坚实。
开放交流合作不断扩大。一是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两地3个区(市)县红十字会互签了合作发展协议。成都市红十字会牵头组织召开“成德眉资红十字会合作研讨会”,签订四地红十字事业同城化发展合作协议,围绕政策制度同城化、资源要素同城化、项目合作同城化、风险防控同城化、开放交流同城化积极开展交流合作。成华区、武侯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双流区、新津区、新都区、金堂县红十字会分别与眉山市洪雅县、资阳市安岳县、资阳市雁江区、德阳市广汉市、资阳市乐至县、眉山市彭山区、德阳市绵竹市、德阳市中江县红十字会签订合作协议。二是加强与台湾红十字组织、香港红十字会在救灾备灾、人道救助、地震伤员康复等领域交流合作,累计在成都实施援助项目5个,争取项目资金1715万。三是组织红十字会干部赴台湾红十字组织交流学习,派员参加上级红十字会组织的赴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红十字会培训,拓宽了视野,学习了经验,对推动市红十字会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公信力不断提升
深化改革,完善治理结构。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群团改革工作要求,强“三性”去“四化”,有力推进全市红十字会改革,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明确工作重心,理顺管理体制,增强自身活力。《成都市红十字会改革方案》已经市委深改委会议审议并正式印发,15个区(市)县改革方案已落地。
完善制度,管理更加规范。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对70多个内部管理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两级红十字会内部管理更加规范。建立健全政府监督、社会监督、理事会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督的综合监督体系,捐赠资金、捐赠物资的收支及时公示、及时反馈,全市红十字系统在捐赠款物管理使用上没有出现一起负面舆情,赢得了广大捐赠人的充分信任。
创新工作,赢得各界肯定。一是努力提升市民应急救护能力,与成都开放大学合作,把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纳入社区教育终生学习课程,大力推进应急救护知识进社区,在全市形成并推广龙泉驿区与社区教育学院合作模式。二是突出大宣传格局,健全市县两级联动宣传红十字会典型人物和事迹的工作机制,首开“博爱成都”锦官号,全面系统宣传红十字会工作,使红十字会的影响力明显提升。三是在全国红十字系统建立首支“退役军人关爱援助专项基金”,受到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省、市领导充分肯定。四是把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干部培训的课程。成华区应急救护培训基地被列入市委党校学员实训基地。成都“周末公益课堂”已成为中西部地区有影响力的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精品课堂。
加强队伍建设,锻造干部能力。持续开展干部作风建设,牢固树立为民情怀,多方面开展业务培训,努力提升干部综合素养。十八大以来,成都市各级红十字组织及个人荣获全国、全省、全市150项表彰表扬,锻造了一支忠诚干净担当、能打硬仗的红十字干部队伍。
▲服务保障都江堰双遗马拉松赛
▲组织开展“爱接力”无偿献血捐献和宣传活动
▲发起“致敬,奉献的您”——成都市红十字会系统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云祭奠”缅怀纪念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