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39-8129682
  • lyshszh@ly.shandong.cn
  • TOP

     网站首页  机关党建  机构概况  新闻动态  业务工作  信息公开  我要参与 
     组织信息 
     组织机构 
     领导介绍 
     机构设置 
     政策法规 
     组织网络 
     组织会议 
     时政要闻 
     新闻资讯 
     通知公告 
     基层新闻 
     典型经验 
     应急救援 
     应急救护 
     人道救助 
     造血干细胞捐献 
     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 
     无偿献血 
     红十字志愿服务与青少年工作 
     财务信息 
     募捐资格 
     物资捐赠查询 
     资金捐赠查询 
     物资捐赠使用公示 
     资金捐赠使用公示 
     社会捐赠公示 
     红十字会员 
     红十字志愿者 
     造血干细胞捐献 
     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 
     无偿献血 
     应急救护培训 
     我要求助 
     捐赠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典型经验 >> 正文

典型经验

    正向激励:贴身服务,争取荣誉——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山东速度”(二)
    2019-08-06   审核人:

    ■ 记者 吕进福

    为调动志愿者参与捐献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全社会踊跃捐献的良好局面,山东省红十字会从贴身服务、荣誉激励两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使捐献者的救人义举在精神、道德层面得到更高升华。

    从贴身服务到成立专业志愿服务队

    造血干细胞捐献实践表明,绝大多数捐献者的捐献行为属“人生第一次”,捐献过程中难免产生兴奋、紧张、焦虑等情绪,会本能地把身边的红十字工作者视作“娘家人”。这时候,红会人的关心、关怀会让他们感到格外亲切、温暖,能够帮助他们平复情绪、顺利捐献。近年来,山东省红会不断强化“为捐者服务是各级红会的职责和义务”的理念和要求,收获了可喜成果,更有许多感人故事。

    2016年9月23日至30日,青岛市第66例、崂山区第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路越,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名两岁半白血病女孩的生命。

    去济南捐献前,崂山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孙瑞芬再三叮嘱陪同捐献的秘书长王鲁青:“为捐献者服务好,对患者负责好。”两个“好”的要求体现了“对每一例捐献者都按第一个捐献者的服务规格”的服务原则。

    崂山区红十字会和王鲁青的工作实践,生动诠释了什么叫“贴身服务”。

    一是全程陪同。每一例捐献都安排专人全程陪同,提供全方位服务。二是积极申请经费保障捐献工作。根据每一个志愿者实际情况,捐献前为其购买有关生活用品,捐献后为其购买营养品。三是积极协调志愿者家属、单位,做好请假、生活安排等后勤保障工作。四是精心策划和举行志愿者捐献前、后的欢送和欢迎仪式,“不断强化志愿者荣誉感和责任感”。五是做好捐献后的关怀慰问工作。

    此次捐献,赴济8天,崂山区红十字会对路越的衣食住行进行了妥善周密的安排。为让路越更好完成捐献,多次协调省红十字会和定点采集医院,建立24小时联系通道。秘书长王鲁青用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了路越捐献过程中的言行、情感、心理和一个个感人瞬间,形成包含深情的“路越日记”,并在博客、微信圈、一直播等新媒体动态发布,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赞誉。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由单一、被动服务向多元、主动作为转型”,2017年,山东分库在原有医疗技术服务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开展依托医院架构实施专业服务的探索。

    2017年10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成立了国内首个造血干细胞捐献专业医疗陪护志愿服务队,服务队成员全部来自医院临床医生和护士,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提供全程、专业陪护服务,服务质量赢得捐献者一致好评。

    2018年9月,依托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血液科,设立国内首个365天×24小时全年无休的入库采血点,同步建立红十字志愿服务基地,安排志愿者轮值,为捐献报名和入库采血提供全天候服务。

    “专业服务并不排斥其他志愿者作用。”山东分库负责人赵娜说,专业服务的优点在于“更专业,能够为捐献者提供更加贴心、周到的服务”。

    加大表彰奖励力度,帮助获得更高荣誉

    各级红十字会分管领导经常性参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慰问及宣传表彰活动,既是对捐献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也是对捐献者的肯定和鼓励。

    2019年上半年,山东省副省长、省红十字会会长孙继业先后两次来到采集医院,探望第7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和涉外捐献者,对他们的捐献行为给与褒奖,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支持红十字会捐献事业。

    更高的奖励,更高的荣誉,是对捐献者更有效的激励。枣庄、东营、德州、淄博、烟台、青岛(西海岸新区、莱西市)6个市,将造血干细胞捐献纳入“见义勇为”表彰范围,在更高层次升华了捐献的价值意义。

    对捐献者本人,除固定纳入系统内表彰外,还积极向“山东好人”“十大杰出青年”“见义勇为”“道德模范”等平台推荐,使之融入党委、政府的表彰体系之中。淄博市授予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五好家庭”荣誉称号。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底,山东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38人被评为“中国好人”或“山东好人”,36人荣获“五一劳动奖章”,68人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或省市“道德模范”,62人获评“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另有596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荣获“全国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166名志愿服务队骨干荣获中华骨髓库“五星级志愿者”表彰。

    “我只是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党和政府却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一定继续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动员更多的人加入捐献行列。”2017年12月27日,因捐献造血干细胞被评为东营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的法官孙一超在颁奖礼上动情表态,是激励机制显现成效的最佳注脚。

    让受捐者的感谢发挥更大作用

    受捐者及其家庭的当面感谢,能够产生情景交融的震撼力,有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对捐献者进行精神激励的实践中,山东分库敏锐地发现了捐受双方见面的特殊意义,在“受捐者提出意愿、捐献者同意”的情况下,会有选择地安排几场双方的见面会,让捐献者“面对面”接受受捐者的真诚感谢,使其成为对捐献者高尚精神品质的“另类激励”。

    《造血干细胞受捐者千里寻访临沂恩人/等了五年,只为当面道声“谢谢”》《临朐小伙朱永明与黑龙江江先生/两位“有缘人”10年首次相见》,两篇刊登于《中国红十字报》的报道,生动再现了临沂姑娘高雪伟与安徽受捐者王先生一家、潍坊小伙朱永明和黑龙江受捐者江先生一家“有缘千里来相会”的感人情景,见者无不动容。

    见面现场,江先生的妻子张女士告诉大家,现在她和女儿都加入了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行列,他们要像救命恩人一样回报社会。两位捐者一再表示,将在奉献的道路上“永不停步”。

    但是,受“双盲”原则限制,大多数捐、受者无缘直接见面。这时候,受捐者的感谢信成为沟通双方情感的最好方式。

    “您同意捐献,我看到了曙光,有了您的生命种子,我可以继续做七旬老父亲老母亲的儿子,为他们养老送终了;可以继续做6岁儿子的爸爸了;可以继续做为我无私付出的妻子的爱人了……由衷的感谢您给了我重生的机会,我要坚强地活下去,不辜负您的大爱。”

    这是受捐者写给捐献者申成亮的感谢信中的一段话,字里行间真情满溢。听到受捐者的感谢,朴实的申成亮激动得红了眼眶。

    “近距离、亲身体验捐献过程及意义,你才能真正体会到那种震撼是触及灵魂的。”淄博市第49例、张店区第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高宁说,受捐方感谢信中,那种对生命的强烈渴望,对亲人的深深眷恋,对捐者、对社会的真诚感谢跃然纸上,任何人都“无法不被感动”。她说,信中那些滚烫的话语,会让你真切感到,“捐献是一个温暖的过程,是一个给予和接受爱的过程,有一种奇妙的催人奋进的力量”。

    把捐、受过程看做“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几乎是所有捐献者的共同感受,认为这是对他们捐献行为的最大激励,是推动他们毅然前行的更大动力。

    孙波是莱钢集团型钢炼铁厂烧结二车间的一名职工,他的捐献过程可谓“一波三折”。第三次配型成功,他才圆了那个早已有之的“救人的梦想”——前两次,患者没有坚持过来,让孙波心情无比沉重。2016年8月29日,孙波第三次接到通知,终于完成捐献。看到患者的感谢信时,孙波激动得马上跟妻子一起读了起来。“感谢供者的捐赠,向您表示最崇高的谢意,感谢您的无私奉献!”看着这些真诚的话语,性格沉稳的孙波一直想抹眼泪,身边的妻子早已哽咽。两人异口同声地说,要把这封感谢信带回家,让孩子也看看,让她们知道,她们的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

    珍惜这个“十万分之一”的捐献机会,并将其当做教育子女、影响身边人的宝贵财富,几乎是所有捐献者的共同想法。

    “真诚,真实,是受捐者感谢信的最大特点。”李全太说,“这样的感谢信,哪个捐献者读了都会感动,感动之后就会有行动,所以受捐者的感谢信是一种特殊而有效的志愿者动员方式。”

    【关闭窗口】
  • 地址:临沂市北城新区府佑大厦B座10楼   电话(传真):0539-8129682   邮编:276001
  • 电子邮箱:lyshszh@ly.shandong.cn

临沂市红十字会 主办    ICP备案号:鲁ICP备05026973号   技术支持:市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