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红十字会聚焦主责主业,立足老区实际,连续九年荣获全国红十字报刊宣传工作先进表彰,5个县区被总会表彰为2024年报刊工作突出单位。
把牢政治方向,唱响红十字宣传“主旋律”
一是坚持党管宣传。会党组高度重视宣传工作,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确保宣传工作保持正确方向。
二是弘扬沂蒙精神。传承沂蒙精神与红十字精神“双红基因”,建设“双红融合,温情博爱”红十字品牌,将红色资源转化为传播优势,为宣传工作注入红色血脉。
三是守好宣传阵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严格信息发布审批制度,及时监测网络舆情并处置苗头性问题,切实维护好红十字会的社会声誉。
提升能力素质,锻造红十字宣传“生力军”
一是加强工作调研。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赴县区一线开展调研,摸清基层红会网站、公众号等舆论阵地建设情况,协调解决报刊宣传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二是进行业务辅导。组织开展专题培训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致信精神,贯彻中国红十字会十二大精神等,动员县区红十字会围绕主题稿约稿,做到“人人会宣传,人人都是红十字宣传员”。
三是强化监督考核。将新闻稿件报送、“一报一刊”征订作为年底红十字宣传传播工作先进单位评价的重要依据。强化新闻采写和理论研究,各县区红十字会明确至少1名人员负责宣传工作,市红十字会每月统计并调度县区信息宣传工作情况,形成全市红十字会系统宣传合力。
紧盯重要节点,传播红十字宣传“正能量”
一是聚焦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三救三献”主责主业开展宣传。大力传播应急救护知识,广泛开展公益性应急救护培训活动;每周在市科技馆、市政务大厅开展急救知识科普和志愿服务活动;“5·8人道公益日”互联网筹资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三。
二是举办特色活动。以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世界骨髓捐献者日等重要节点为契机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扩大红十字工作社会影响力。清明节前夕,举办“生命·希望”临沂市缅怀遗体器官(组织)捐献者诗歌朗诵会,罕见病患者王任飞的母亲动情讲述儿子捐献遗体器官的故事,活动在“学习强国”、中国遗体器官捐献等平台传播。充分发挥临沂市博爱园宣教作用,组织开展“青春与红十字同行”主题活动,呼吁青少年成为人道主义事业的年轻力量。
三是宣传典型人物。深入挖掘、广泛报道全市红十字会系统的先进典型和感人故事。红十字救护员在半程马拉松和全市职工乒乓球赛上成功复苏呼吸心脏骤停参赛者视频被总会及各级媒体广泛报道,阅读量超100万,点赞量6000余条;“魔豆妈妈”牛庆花的故事走向千家万户,00后快递小哥曹辉、新郎官徐建发与姐姐徐建霞相继捐献造血于细胞的事迹广泛传播。今年69岁血站退休老人徐善德捐献遗体、兑现11年前承诺的事迹荣登大众网、《中国红十字报》和总会网站;兰陵县护士吴清芳捐献遗体器官、眼角膜事迹被新华社报道,让更多群众了解了遗体器官捐献事业。
用好报刊媒体,画出红十字宣传“同心圆”
一是高质量完成“一报一刊”征订工作。组织全市红十字会系统为理事、监事、会员单位、志愿服务组织等赠阅《中国红十字报》和《博爱》杂志,有效扩大了红十字宣传舆论阵地的覆盖面。
二是积极总结典型经验。全市红十字会系统积极撰写理论文章与典型经验材料,沂南县《打造沂蒙老区“红色品牌”》、平邑县《建设清廉机关打造“阳光红会”》等典型经验在多家媒体平台刊发。
三是广泛发动形成宣传矩阵。与当地主流媒体临沂日报融媒中心签订宣传合作协议,充分发挥“网上红十字会”平台作用,构建全域覆盖传播格局。今年以来,在人民网、新华社、“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发稿百余篇次,新闻点击量达数十万人次。
(本文于2025年5月27日在《中国红十字报》刊发)